疾病防控丨開學健康指南,為新學期保駕護航
新學期伊始,春意漸濃,學生們重返校園,在汲取知識的同時,健康問題也不容忽視。經(jīng)歷寒假作息變化、電子產(chǎn)品使用增多、大魚大肉的攝入過多、戶外活動減少等因素,近視、超重、齲齒、脊柱側(cè)彎等問題易悄然滋生。健康是成長的基石,唯有身心健康,方能助力學生們在新學期輕裝前行。
一、做好充足準備
1.規(guī)律作息時間在開學前制定和學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時間表,能幫助學生們更好地適應學習生活。保證充足的睡眠,小學生不少于10小時,初中生不少于9小時,高中生不少于8小時。減少熬夜,睡前避免使用電子產(chǎn)品。
2.調(diào)整心理狀態(tài)假期結(jié)束重回校園,心理上的不適或焦慮在所難免,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合理規(guī)劃和安排開學前這段時間,及時查缺補漏,高質(zhì)量完成作業(yè)。幫助孩子樹立信心,讓孩子慢慢調(diào)整自己的狀態(tài),以便盡快融入到校園生活中。
二、倡導健康生活方式
1.保護視力,科學用眼預防近視要做到"三個一":胸離桌子一拳,眼離書本一尺,手離筆尖一寸。定期為孩子進行視力監(jiān)測,及時建立檔案,必要時進行遠視儲備和散瞳檢測。家長和老師應密切配合,適時調(diào)整孩子在校及在家學習桌椅的高度,營造良好的視覺環(huán)境。
2.合理膳食三餐定時定量,葷素搭配,避免暴飲暴食。不喝含糖飲料,少吃油炸類或高糖高脂食品。家長應幫助孩子制定健康的飲食計劃,提升免疫力。
3.口腔保健早晚刷牙至少2分鐘,使用含氟牙膏,配合牙線清潔牙縫。飯后漱口減少食物殘渣滯留。兒童可做窩溝封閉防齲,并定期口腔檢查,發(fā)現(xiàn)齲齒及時治療。
4.預防脊柱側(cè)彎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姿態(tài),養(yǎng)成雙肩背書包的良好習慣。坐姿要做到"一拳一尺一寸";站姿要挺胸抬頭,雙腳均勻受力;睡覺時選擇合適的床墊和枕頭,保持脊柱的自然生理曲度。
5.適量運動積極引導孩子進行戶外活動或體育鍛煉,增強抵抗病毒的能力。每天保證至少2小時的日間戶外活動時間,外出時注意保暖,適時增減衣物。
三、開學了,別忘了做好傳染病的預防
時光飛逝,轉(zhuǎn)眼又到了春季開學季,校園是容易發(fā)生傳染病疫情的場所,做好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尤為重要。初春乍暖還寒,一些呼吸道傳染病和腸道傳染病如流感、猩紅熱、諾如病毒感染等傳染病易流行,校園人群密集,交叉感染風險大,容易發(fā)生聚集性疫情。因此,孩子們上學,要提高防范意識,增強自我保護能力,家校要攜手做好防護。
常見的校園傳染病
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,主要通過飛沫傳播,也可通過接觸被污染的物品傳播。與普通感冒相比,流感起病急、癥狀重,常伴有高熱、頭痛、全身酸痛、乏力等癥狀,部分患者還會出現(xiàn)嘔吐、腹瀉等消化道癥狀。
猩紅熱是一種由A組乙型溶血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,任何年齡均可能罹患該病,以學齡及學齡前兒童最為常見。發(fā)熱、咽峽炎、皮疹和皮疹后脫屑等癥狀最為常見,草莓舌、楊梅舌、口周蒼白圈等是特征表現(xiàn)。
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是由諾如病毒引發(fā)的胃腸道疾病,主要經(jīng)“糞-口”途徑傳播,人感染諾如病毒后一般12-48小時出現(xiàn)癥狀,最常見的癥狀是腹瀉和嘔吐,其次為惡心、腹痛、頭痛、發(fā)熱、畏寒和肌肉酸痛等。兒童以嘔吐為主,成人以腹瀉為主。
防控措施及建議
1.對疫苗可預防的傳染病,如甲肝、流感、水痘、流行性腮腺炎等,積極接種或補種相關(guān)疫苗,強化免疫屏障,以減少感染發(fā)病和發(fā)生重癥的風險,為孩子健康成長、快樂學習打下基礎(chǔ)。
2.建議加強環(huán)境清潔,保持教室內(nèi)衛(wèi)生,定期開窗通風,促進室內(nèi)空氣流通。另外,初春室外溫度較低,開窗通風期間應注意做好保暖。
3.對疑似諾如病毒感染學生的嘔吐物或排泄物及其污染環(huán)境規(guī)范消毒,在清理受到嘔吐物污染的物品時,應戴塑膠手套和口罩,避免因直接接觸污染物造成傳染病傳播。
4.建議加強健康監(jiān)測,做好晨午檢、因病缺課登記等,學生、教職員工堅持不帶病上課、上崗,防止將傳染病引入學?;虬嗉墶?/span>
5.積極組織學生及教職員工開展體育鍛煉,提高抵抗力,降低感染風險。